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金融時報:大型信貸烏雲逐漸籠罩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的情況通常都備受已發展國家的影響。當已發展國家能過上好日子時,它們的繁榮也指日可待;但是當壞日子來時,它們也總是接著面臨昏沉的厄運。
有預報警告大型的信貸危機將可能在新興市場形成,並將可能造成嚴重的災害。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上周末對發展中國家以及債務危機餘波之危險的評論報導:「在土耳其、巴西與俄羅斯,私有部門的貸款在至 4 月的 12 個月中增加超過 20%,而中國增加了 15%。另外,波蘭私有貸款與 GDP 的比例則在 2007 至 2011 年間從 32% 攀升至 48%」。
當然,新興市場中貸款的快速成長是預期中的事。FT 所點出的問題在於這些貸款是如何形成的:對象是誰?所為為何?
「在巴西,舉例而言,大部份的貸款都被使用在消費而非建橋造路之上;而在中國,錢往往是流向浪費揮霍但有政治連結的計畫,而不是那些迫切需要資金的中小型企業」,FT 這樣寫道。
這是緊要而關鍵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將不僅能防止一場大型的信貸瓦解—像歐洲那般—在新興市場發生,更可以培養它們的抵抗力與永續性。而呼籲發展中國家進行徹底重整以及對社會企業投資的聲浪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不單單只有發展中國家本身應該重新將資金導向那些創造工作並健全基礎建設的企業,已發展國家的投資人也應該投資於那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領域。原因?因為發展中國家的貸款違約所造成的反撲以其隨之而來的經濟災難將更深地商愛絕球經濟環境,並且阻礙已發展國家的復原。
因此,在已發展國家的重整之時必須同時謹慎地對新興市場中已隱約浮現在地平線的信貸危機作出回應。
對很多已發展國家來說,要挽救信貸的災難確實為時已晚了。但是在新興市場並非如此。我們還有時間重新導正資本的流向並支撐住持續的成長。
從很多方面來說,11 月的到來都將為市場帶來一股資金的浪潮—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後。企業和散戶都已躍躍欲試地圍繞在場邊,只等著政治動向的塵埃落定。
雖然這筆資金的很大一部份都將被用於彌補歐債危機所挖出的破洞—也理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份的資金應該要匯流至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企業—在那頭的信貸成長的循環停止而回頭衝擊已發展國家然後再度拖垮全球的經濟之前。
如FT所評論的,新興市場中的許多繁文縟節與政治上的考量都必須先被剪除,重整才有生效的可能。同樣地,導入企業治理的觀念與方法的必要性也可以想見。
從 Libor 醜聞到信貸違約事件達到了谷底,已發展國家身上有著太多的教訓值得發展中國家引為借鏡。它們的考驗就在眼前—而且沒有失敗的餘地。

新聞來源: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713/KFLJ4EF5Y3R6I.shtml



信用貸款免費諮詢0800-521-6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